close
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──天后,她又名娘媽。據說,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、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,突遇狂風雷暴,漁民處於危難。危急關頭,一位少女站了出來,下令風暴停止。風竟然止住了,大海也恢復了平靜,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。上岸後,少女朝媽閣山走去,忽然一輪光環照耀,少女化做一縷青煙。後來,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,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。

十六世紀中葉,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,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,居民誤以為指廟宇,答稱“媽閣”。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“MACAU”,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。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裡,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,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,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。

媽閣廟前的葡式碎石與媽閣廟中式設計成強烈對比,正好體現中西交融的特徵,因此不要放過拍張照片紀念。進入廟內,可以求支籤、買道平安符,以及欣賞遍佈廟內的石刻。大小石刻是幾百年間文人雅士留下的題詞,粗略統計有30多處。返回入口大門右側,還有一塊有400年歷史,刻有古代海船圖的「洋船石」。 到山腰去,必定經過一個圓形石拱門,相傳走到這裡若觸踫一下拱門頂部,良好姻緣將至,不妨一試。

議事亭前地舊稱噴水池,因為廣場中央有一座噴水池,雖然多年來換過不同面貌,但不少澳門老居民仍沿用此名稱。現今,噴水池上擺放著象徵葡萄牙航海遠征的天球儀,晚上配上燈光效果讓議事亭前地生色不少。

在不同時期來議事亭前地,又有另一番感受。農曆新年、中秋節以至聖誕節,這裡頓然換上富節日氣息的裝飾,配合四周的歐陸建築,將澳門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。議事亭前地更是舉行活動的熱門地點,如每年「澳門藝穗」將全城各處變作舞台,當遊人途經此地,不知不覺由觀眾變成表演者。

這裡商店林立,從以往到現在都是繁盛的商業區,更因設有不少手信店而吸引旅客到此購物。最難得之處是這裡保存著昔日二、三層高的中西房子,而附近又有西式建築如玫瑰堂、仁慈堂、民政總署大樓以至三街會這類中式廟宇,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,達至老建築和現代氣息和諧共存,並體現中西文化交融,正是澳門的獨特之處。當您繼續走訪不遠處的崗頂前地、板樟堂前地以及其他廣場空間,這些屬於澳門的特色如影隨形,陸續展現她的動人魅力。

大三巴牌坊雖然已失去教堂的實際功能,但她與澳門人的生活息息相關。這裡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,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,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佈景,舞台渾然天成。相信幾百年前生活在澳門的人,想不到這座教堂竟成為舉行文化活動的理想戶外場地。

從牌坊後面的鐵梯步上,可直達牌坊的第2層。站在這裡望出去,彷佛當年站在聖保祿教堂內俯覽小城人民的生活情形,必須親身經歷才能領略這種特別感覺。

http://hk.macautourism.gov.mo/cn/index.php ~~澳門行政區政府旅遊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cli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